七擒七縱 意思

七擒七縱 意思

29/7/2005 · 對不起,是七擒七縱 原文出處《三國志蜀書·諸葛亮傳》裘松之注引《漢晉春秋》「縱使更戰,七縱七禽(即擒),而亮猶遺獲,獲止不去。」後來人們就用“七擒七縱”這個成語,來表示正確運用策略使對方心悅誠服之意。

回答數: 6

七擒七縱 七擒七縱的意思 七擒七縱是什麼意思 七擒七縱什麼意思 七擒七縱的近義詞 七擒七縱的反義詞 七擒七縱的拼音七擒七縱qī qín qī zòng成語解釋:三國時,諸葛亮出兵南方,將當地酋長孟獲捉住七次,放瞭七次,使他真正服輸,不再為敵。比喻

七擒七縱的成語解釋及意思-成語大全 七擒七縱 qī qín qī zòng 詞典解釋 [成語解釋] 三國時,諸葛亮出兵南方,將當地酋長孟獲捉住七次,放瞭七次,使他真正服輸,不再為敵。比喻運用策略,使對方心服

七擒七縱 簡拼: qqqz 拼音: qī qín qī zòng 反義詞: 同義詞: 英語翻譯: 用法: 聯合式;作分句、狀語;比喻運用策略,使對方心服 解釋: 三國時,諸葛亮出兵南方,將當地酋長孟獲捉住七次,放了七次,使他真正服輸,不再為敵。

七擒七纵是一个汉语成语,拼音是qī qín qī zòng,意思 是比喻运用策略,使对方心服归顺自己。 中文名 七擒七纵 外文名 to winover by tactics 拼 音 qī qín qī zòng 出 处 《三国志·蜀志·诸葛亮传

七擒七縱的主人公是誰 參考資料一: 七擒七縱的典故 三國時,諸葛亮出兵南方,將當地酋長孟獲捉住七次,放瞭七次,使他真正服輸,不再為敵。比喻運用策略,使對方心服。 公元225年,蜀漢丞相諸葛亮為瞭鞏固後方,率領軍隊南征。正當大功告成

成 語七擒七縱 成語讀音 qī qín qī zòng 成語解釋 三國時,諸葛亮出兵南方,將酋長孟獲捉住七次,放瞭七次,使他真正心悅誠服。 常用程度 常用 感情色彩 中性詞 成語結構 聯合式 成語用法 作謂語、賓語、狀語;用於處事。產生年代 古代 典故出處

七擒七縱的英文翻譯,七擒七縱英文怎麽說,怎麽用英語翻譯七擒七縱,七擒七縱的英文意思,七擒七纵的英文,七擒七纵 meaning in English,七擒七縱怎麼讀,发音,例句,用法和解釋由查查在綫詞典提供,版權所有違者必究。

七擒七縱,成語查詢成語大全,成語字典辭典查詢出處、用法、意思 及典故 成語搜尋 搜尋成語: 成語關聯解釋 上一個 檢視全部 下一個 你查詢的成語是: 七擒七縱 (拼音: qī qin qī zong) 出處

成語七擒七縱拼音為qī qín qī zòng、含義為三國時,諸葛亮出兵南方,將當地酋長孟獲捉住七次,放了七次,使他真正服輸,不再為敵。比喻運用策略,使對方心服。下面是更多

亮七擒七縱孟獲,平定蜀南方。“七擒七縱,自古未嘗有也。七擒七縱的孟獲酋長的京城。經七擒七縱,終于心服,不再反蜀。這里恰恰是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之處。七擒七縱,有膽有識。三火三打,七擒七縱。

12/11/2010 · 就是以退為進的戰術,在攻擊敵人時,故意先放鬆一點,不要把敵人逼得太緊,緊跟在敵人之後,讓敵人耗散氣力鬥志之後,再予以捉拿,一戰即勝。《三國演義》中有名的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,就是這種戰術的利用。

七擒七縱的俄文翻譯,七擒七縱俄文怎麽說,怎麽用俄語翻譯七擒七縱,七擒七縱的俄文意思,七擒七纵的俄文,七擒七纵 meaning in Russian,发音,例句,用法和解釋由查查俄語詞典提供,版權所有違者必

七擒七縱的含義及意思, 七擒七縱的典故,【出處】:《三國誌·蜀志·諸葛亮傳》:「亮率眾南征,其秋悉平。」裴松之注引《漢晉春秋》:「亮笑,縱使更戰,七縱七擒,而亮猶遣

諸葛亮南征,又稱南中平定戰,是建興三年蜀漢丞相諸葛亮對南中發動平定南中的戰爭。當時朱褒、雍闓、高定等人叛變,南中豪強孟獲亦有參與,最後諸葛亮親率大軍南下,平定南中。

背景 ·

七擒七縱成語故事_成語“七擒七縱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 【成語】七擒七縱 【拼音】qīqínqīzòng 【解釋】三國時,諸葛亮出兵南方,將當地酋長孟獲捉住七次,放瞭七次,使他真正服輸,不再為敵。比喻運用策略,使對方心服

用七擒孟獲造句,七擒孟獲的例句 1. 七擒孟獲的故事也正發生在此。 2. 的人,都熟悉“七擒孟獲”的故事。 点击查看更多七擒孟獲的造句

章武二年(222年)八月,劉備東征孫吳,意圖奪回荊州和為關羽報仇,大敗,撤退至永安(詳見夷陵之戰)。諸葛亮大嘆可惜法正逝去,認為法正若在,必能制止劉備東征,即使劉備東征,若有法正跟隨,戰局也不至如此頹喪 [10]。

生平事跡 ·

本頁面最後修訂於2016年6月2日 (星期四) 14:34。 本站的全部文字在創用CC 姓名標示-相同方式分享 3.0協議 之條款下提供,附加條款亦可能應用。(請參閱使用條款) Wikipedia®和維基百科標誌是維基媒體基金會的註冊商標;維基 是維基媒體基金會的商標。

4/3/2014 · 有香港朋友在日本料理店吃過南蠻雞定食,亦吃過咖喱南蠻蕎麥麵,問我:「南蠻是甚麼意思?為何同屬南蠻料理,味道毫無相近之處?」 三國時代相傳諸葛亮七擒七縱的孟獲屬南蠻族,但日本人所指的南蠻不是這個南蠻

26/8/2010 · 七擒七縱也出自三國志˙卷35˙蜀書諸葛亮傳˙裴松之注《引漢晉春秋》 內容指諸葛亮征南夷,七次生擒酋長孟獲,七次釋放,使之心悅誠服,不復背叛。 後比喻善用策略,使對方

“七擒七縱” 什么意思: qī qín qī zòng 【解釋】三國時,諸葛亮出兵南方,將當地酋長孟獲捉住七次,放了七次,使他真正服輸,不再為敵。比喻運用策略,使對方心服。【出處】《三國志·蜀志·諸葛亮傳》:“亮率眾南征,其秋悉平。”裴松之注引《漢

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,使孟獲深感懊悔,決心永遠歸降蜀漢。 諸葛亮六出祁山 [編輯] 曹丕病逝,由其子曹叡繼位。諸葛亮一出祁山,原本將直逼長安,因馬謖丟失街亭而後敗北,二次北伐糧盡而退,孫權於東吳

起源與版本 ·

諸葛亮為何七擒七縱 孟獲?諸葛亮的目的何在 2016-08-11 由 光明網 發表于歷史 公元225年,蜀漢丞相諸葛亮為了鞏固後方,率領軍隊南征。正當大功告成準備撤兵的時候,南方彝族的首領孟獲,糾集了被打敗的散兵來襲擊蜀軍

但是重翻史冊,對於七擒七縱的真實性,筆者產生了深深的懷疑。七擒孟獲到底是不是真的,孟獲這個人難道也是虛構的?畢竟《三國演義》不是正史,虛構這樣一個經典橋段,也正是老羅的拿手好戲啊。

溫嶠勸說陶侃的“騎猛獸安可下哉”一句話,后來演變成了成語“騎虎難下”。表示事情發展到一定程度想要停下來已經不可能,因而騎虎難下也含有進退兩難的意思。

29/8/2005 · 典故是三國演義諸葛亮七擒七縱南蠻王孟獲的故事 後來引申為雖然想要某事物 卻假裝不要(放長線吊大魚) 至於慾情故縱..應該就是你很飢渴 但是還是裝的很清純的樣子 以吸引更棒的妹妹吧= =!

七事八事 七手八腳 七十二行 七折八扣 七拼八湊 七顛八倒 七青八黃 齊煙九點 七行俱下 七擒七縱 七次量衣一次裁 七日來復 七竅生煙其他成語 帶七字的成語 帶竅字的成語 帶生字的成語 帶煙字的成語 其他成語 HOT IDIOMS 氣息奄奄 青錢萬選 取予有

成语,意为野心非常明显,为人所共知。司马昭是三国时魏臣,继其父司马懿及其兄司马师之后,继续发展司马家族的势力,权倾朝野。魏帝曹髦以“司马昭之心,路人所知也”形容其野心,后率人讨伐司马昭,被其党羽刺死(见司马昭弑君),而司马昭

漢語網推磨的解釋:謂故意延宕。元季子安《粉蝶兒·題情》套曲:“俏寃家風流萬種,他也待學七擒七縱,把我似勤兒般推磨相調弄。”陳登科《赤龍與丹鳳》十三:“我們也可以提三條,派人出去,同對方慢慢推磨。”轉動石磨。《晉書·天文志

七上八下(落)、七子八婿、七手八腳、七日來復、七折八扣、七步成詩(曹植)、七零八落、七拼八湊、七高八低、七情六欲、七嘴八舌、七擒七縱(孔明收孟獲)、七進七出、七竅生煙、七顛八倒、七葷八素、 開門七件事(柴米油鹽醬醋茶) 與八有關的

在12月6日的會議上,陶鑄受到嚴厲批判,王力等人指責陶鑄用生產壓革命,陶鑄作了檢查。林彪作總結講話稱,實質上不是谷牧的問題,而是陶鑄的問題,林彪的這一講話顯然並非其個人意見,而是體現了毛澤東的意思。

生平 ·

情投意合 簡拼: qtyh 拼音: qíng tóu yì hé 反義詞: 同床異夢、貌合神離 同義詞: 心心相印、情同手足、志同道合 英語翻譯: be pleased with each other 用法: 用作褒義。一般作謂語、定語。 解釋: 投:契合。形容雙方思想感情融洽;合得來。

司馬昭早年的時候時常跟隨自己的父親司馬懿征戰沙場,其野心之大,路人皆知。他從來不加掩飾自己爭奪權力的目的,一有機會就會不斷的展示自己的能力。雖然說他野心很大,但是在政績上還是值得一提的,他對百姓的關心還是有的。司馬昭之心路人

而且,不僅七擒七縱的過程沒有載入史書,隨諸葛亮南征的將領以及他帶領人馬的詳細人數,這些都沒有記載。只是,諸葛亮想通過生擒孟獲迫使他歸順,從而達到收服南中民心,這一點倒也不是羅貫中虛構的,歷史上諸葛亮就是這樣做的。

23/6/2006 · 2.丁一確二:形容非常肯定的、的的確確的意思 3.七擒七縱:形容謀略者善於運用智慧,使敵方心悅誠服來歸順、降服 4.三思而行:比喻在三思索、考慮,妥當之後再行動 5.上樓去梯:形容計誘他人做某事,而又切斷他的退路

看過三國演義的都知道,諸葛亮最有名的戰績是七擒七縱孟獲,七次全勝。諸葛亮當初進攻孟獲的時候,和馬謖交談,馬謖說,丞相應該心戰為上,兵戰為下。諸葛亮還誇獎馬謖,知我者,幼長也。

27/10/2007 · 欲擒故放 (亦作欲擒故縱) 解釋: 想要擒住或控制對方,卻故意先放鬆,讓對方鬆弛戒備,使更容易就範。典故: 三國時,諸葛亮對孟獲七擒七縱,達到降服其他少數民族,逐次過大疆土的目的,最終使孟獲心悅誠服,表示暫不復返。

諸葛亮七擒七縱,終於收服了孟獲,平定了南方的部落。 意思: 比喻運用策略,使對方心服歸順自己。 小組討論 試以5人為一組,準備時間10分鐘,每個同學輪流發言1分鐘,然後全組的討論時間為10 分鐘。 討論點 「以德服人」是甚麼意思?

北宋司馬光的《資治通鑒》云:七擒七縱,而亮猶遣獲,獲止不去,曰:「公,天威也,南人不復反矣。」這句話的意思是,諸葛亮七次抓住孟獲,又七次放走孟獲,然後孟獲心悅誠服,平定了西南!那麼,歷史上真有其事嗎?